2016年12月10-11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与CCTV-7《乡土》栏目共同主办的2016第三届中国茶业大会暨CCTV-7《乡土·行走魅力茶乡》专题片开机仪式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多功能厅召开。
如何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成为本次中国茶业大会的重要议题。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舒惠国,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赵维宁,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副处长杜建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泽琨,农业部信息中心原主任郭作玉,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茶产业委员会主任吕明宜,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玉田,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原调研员,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封槐松等领导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家陈宗懋,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北京福来时代品牌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向鹏、斯里兰卡茶叶局国际推广部主任HasithaDeAlwis、印度茶叶研究所所长AnoopKumarBarooah、肯尼亚农业与畜牧业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JohnKipkoechBore等专家共论茶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问题。
大而不强,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在会上指出:“近年我国茶业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急剧提高。目前我国茶园面积超过了4千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20多万吨,都位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已成为优势区和贫困山区的支柱产业。茶产业的成就是显著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在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张,竞争力不够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家陈宗懋用一道减法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我国茶业大而不强的事实。“2015年我们茶叶总产量227.7万吨,国内消费约为135万吨,出口量约32.4万吨,深加工估计在15万吨左右,算下来有30万吨没有消费掉,产销之间明显不平衡。”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指出我国茶业存在传统农业特征明显、生产基础薄弱、茶园基本设施严重滞后、茶叶产品缺乏多样化、劳动力供求出现短板、生产成本快速升高等问题。
孙中华在致辞中也给与会者打了一剂强心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加之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农业部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已制定出台了《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对于做强茶产业作出了具体部署。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划定茶叶生产优势区,确定茶叶生产最宜区。二要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茶叶育种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标准化生产。三要培育大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生产原料基地,有高标准加工设施和品牌的大型茶叶企业生态。四要打造大品牌,通过举办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创响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五要传播茶文化,挖掘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借助一带一路的实施,传播中华茶文化,扩大影响力。”
对于如何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北京福来时代品牌咨询有限公司娄向鹏表示中国茶叶品牌要加强宣传,营销需要新的顶层设计。
六茶共舞,三业并举,迈向产值翻番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中提出了2020年实现茶叶总产值和出口额翻番的目标。
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前提下,要实现产值翻番,就必须提高茶叶的产出效益。本次大会上,围绕如何提高茶产业的效益,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宗懋表示,要打破“六大茶类”束缚,通过新科技、新选择、新途径,扩大产业范围。他总结为“六茶共舞、三业并举”,所谓六茶共舞是将茶分为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项进行深入开发。以用茶为例,陈宗懋指出我国在提高茶产业效益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EGCG是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成份,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性,在抗癌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日本每年EGCG的产品达120亿美元,美国也有近100亿美元的收入,而中国仅有1亿美元的数量,可见其我们在这方面发展的落后与广阔的市场前景”。三业并举则指的是将一二三产业有效的融合起来,打重拳、打套拳、打组合拳,将茶叶从单一产业转变为复合产业,提高茶产业的多样性,完成中国茶业从“茶叶大国”到“茶叶强国”的转变。
当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迅猛发展,茶乡旅游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当地茶农增收和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有力抓手,也是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茶业大会同期还举办了CCTV-7《乡土·行走魅力茶乡》专题片开机仪式。《乡土·行走魅力茶乡》是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与CCTV-7《乡土》栏目共同推出的一档关于茶乡旅游节目,将挑选6-10家优秀茶乡将茶乡美景、茶文化展示给观众。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茶产业委员会主任吕明宜表示“节目计划明年上半年拍摄并播出,希望通过大平台的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茶产业及茶乡旅游发展。”
用8%的原料撷取1/3产值,茶叶深加工不容忽视
如何借助深加工来解决茶叶产销失衡的问题,来提升茶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成为本次茶业大会热论的话题。
陈宗懋院士指出,茶叶深加工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像夏秋茶,口味不太好,但茶多酚含量很高,可以用有效的方法提取出来。我们做了一些,但还是滞后的,量不多,每一年深加工的量就是10万吨-15万吨。”
“我们今天的深加工产业用不到占茶产量7-8%,约为15万吨的中下档茶原料打造了中国茶叶综合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刘仲华教授的一席话让在做的听众对茶叶深加工的威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刘仲华教授前瞻性地指出茶业将要从传统农业,通过现代技术提取成分和组分扩展到现在大健康产业,包括人类的健康,动物的健康和植物的保护,以及环境的友好,“要进一步进行茶的功能成分和组分的健康激励和效果的研究,尤其要研究这些新的成分如何延伸到天然药物健康食品功能制品,功能饮料,环保产品以及动物营养等等。”
同时他还预测茶黄素将是新一轮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主流。如果想把茶饮料做的更好,必须朝功能性发展。
2020年出口翻番?看看其他产茶国怎么做
茶叶出口是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的议题。
“在面积产量增长的背后,我国的出口过去的十多年量的增长非常缓慢。平均下来大概是每年3%左右的增长,有时候还会下滑。我们在出口方面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刘仲华指出。
“我国茶叶种类多,产品多样化,出口优势应该很大,为什么出口量不容易上去?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农药残留问题,还有一个是新污染物的问题。”陈宗懋院士指出,茶叶的农残和新污染物问题严重影响了出口,而这两个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去解决。
肯尼亚农业与畜牧业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JohnKipkoechBore在会议中介绍了他们在茶业质量安全管控上的一些做法。在肯尼亚,质量控制从茶园这个环节就开始了,所有的茶农采茶的时候都会有相应的规范,以保证不符合标准的茶叶在第一个环节就不会被采摘。加工时也要按照ISO相关标准执行。最终成品要根据国际的标准去进行评估。在肯尼亚,所有的茶叶的加工厂,每年都要接受针对性的年检,只有年检通过后才能更新执照,继续生产茶叶。检验由肯尼亚的检验标准局执行,参与的人员有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还有熟悉国际标准的人员,此外,样品也会寄到第三方机构去进行独立的检测。
2014年斯里兰卡茶叶出口额达到了16.5亿美元,占全国外汇收入的15%,茶叶在农业总收入中占65%,约占全国GDP的2%。来自斯里兰卡茶叶局国际推广部主任HasithaDeAlwis,介绍锡兰红茶出口的情况时说,斯里兰卡在出口上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向打造自有品牌转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斯里兰卡主要为跨国企业、跨国集团提供原材料,到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打造自己的公司和品牌。到2014年,盒装茶和袋装茶已占到茶叶出口的40-45%,未来还会进一步进行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我们还尝试去打造一些新的产品,比如说像咖啡有卡布奇诺,有拿铁和摩卡,现在斯里兰卡茶推出来也有拿铁红茶,摩卡红茶。我们有160种不同口味的加味茶,主要是通过水果或者是香料,或者是通过花茶的方式给茶加上一些味道。我们还适应现在消费的习惯和趋势,推出了一些茶的胶囊或片剂等深加工的产品。”
印度也致力于从散装茶的出口过渡到品牌茶的出口。印度茶叶研究所所长Dr.AnoopKumarBarooah介绍了印度茶委会针对茶叶出口所做的一些举措,“印度的出口企业,要推广印度原产地茶的话,必须要采用印度茶委员会统一推出的产品标识;同时还有一些推广方面的资金的支持,最高五百万卢比,主要用于支持出口商去设立一些展厅,或者是开展一些茶室或零售店面的宣传,或用于鼓励各品牌和茶叶委员会一同参与国际性的展会。”
同时,印度茶委会也极其重视保护原产茶品牌的保护。大吉岭茶是在1999年首批通过印度茶叶委员会进行注册保护的地理标识,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包括像英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中国的台湾等成功申请了地理标识认证,以保护大吉岭茶不会受到其他产品的模仿。斯里兰卡、肯尼亚对国外市场的品牌保护也都非常重视。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封槐松补充道,国内茶叶生产成本上涨太快,个别的出口企业信誉度差,也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因素。
会议现场还为2016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颁发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