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日期】2006-06-28
【实施日期】2006-06-28
【有效性】有效
【全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
苏政发[2006]第85号
2006年6月28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我省丘陵山区1.56万平方公里、2340万亩,大多属低山丘陵和岗坡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开发利用条件较好。1996年省政府部署开展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各地加快了开发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地区之间不平衡,中低产田的比重较高,已经开发利用的岗坡地相当一部分低产低效,大部分地区尚处于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加快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步伐,提高综合开发水平,对于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全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要贯彻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开发优势产品,形成特色产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围绕发展高效外向农业要求,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和区域比较优势,坚持统筹规划,规模开发,突出重点,分年实施,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品、特色产业,做到开发一个项目、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二是注重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结合各地的资源特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丘陵山区的特色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高效外向农业发展,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产业带动。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丘陵山区开发,兴办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项目,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使农民群众从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中得益受惠。
四是依靠科技。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放大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增强开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提高开发效益。
五是保护生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推广各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及化肥使用量,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保护环境,实现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产业
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要围绕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突出经济林果、特色蔬菜、草食畜禽、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科技开发、产业开发、规模开发,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十一五”期间,全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应时鲜果、特色蔬菜、花卉苗木、名特茶叶、牧草、竹林300万亩,改造岗坡地100万亩,兴建一批规模化草食畜禽养殖基地,新增农业观光景点100个。
经济林果。大力发展应时鲜果、优质茶叶、花卉苗木,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用材林。加快构建经济林果良种繁育体系,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果品分级、包装、贮运,建立优质经济林果出口保鲜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扩大宣传,形成规模,打造一批拳头产品、特色产品。
特色蔬菜。重点发展食用菌、木本蔬菜、野生蔬菜、笋用竹,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和西甜瓜。加快丘陵山区特色蔬菜品种和适宜设施栽培优良品种的培育步伐,积极推广蔬菜穴盘育苗技术、合理间套作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技术、蔬菜防虫网栽培技术,推进蔬菜产地商品化处理,加强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蔬菜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蔬菜加工水平。
草食畜禽。加快发展高产优质畜禽养殖,加快奶牛杂交改良与快速扩繁技术、肉用山羊杂交改良及配套生产技术、家禽规模化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种草养畜和秸秆利用技术等高产综合配套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和规模养殖比重。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推广果草、林草间套作模式,提高牧草种植水平和青绿饲料周年均衡供应能力。
观光农业。充分发挥丘陵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购物于一体,具有丘陵山区特色的现代观光农业。积极发展以高档特色种养业为基础的农业观光园和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农家乐休闲景观。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资源,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结合丘陵山区农村民俗文化,积极推出不同季节和时节、乡土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节日,加快开发利用丘陵山区果茶种植、野生动植物驯养、珍稀食用菌种植和竹园林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区。
三、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重点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引进市场急需、适应性强、种源短缺的新品种。加大种质引进力度,培育适宜丘陵山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建立区域性良种引育中心,构建良种繁育体系,筛选适宜品种,扩大繁殖系数,提高种苗供应能力,满足农民商品用良种种苗需求。大力推广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和农业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复合生态型种养殖模式,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推广应用保鲜包装新材料、新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商品质量的同步提高。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各地实际出发,加快发展各种高效设施生产。在水源、温光充足的岗坡地,要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鲜切花或盆花,推广应用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新型覆盖材料、立体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目标花期调控技术和新型栽培基质、专用药肥、生物制剂。在应时鲜果基地,要着重发展反季节设施水果、棚架梨树和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茶区要大力推广网纱覆盖防冻、微喷设施,提升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高效优质。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合作经济组织、生产企业、专业大户参与丘陵山区开发,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丘陵山区开发机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实施“场地挂钩”、“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超市销售。通过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新闻发布会及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产品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培育壮大技术含量高、质量安全、诚信度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丘陵山区特色产品品牌。
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丘陵山区具有明显的自然生态优势,丰富的文化遗存,发展观光农业条件优越。各地要结合实际,大打“山水”牌、做足山水文章,围绕青山、绿水制定发展规划,有机整合山水农林、特色产业、土特产品、农事活动、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农业旅游资源,引入市场机制,打造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实现观光农业与传统旅游业的有机融合,促进城市与丘陵山区之间的生产要素互动,拓展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农业经济板块。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要在充分保护自然植被、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植树造林,进一步开展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丘陵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蓄水、供水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村道路通达工程要向丘陵山区乡村倾斜,优先解决丘陵山区乡村道路与交通主干道的连接问题。
四、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目前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着良好机遇,具备了全面开发、提高水平的条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将加快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农业资源开发、农林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结构调整、产业开发、技术指导、农民培训和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要加大对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关产业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加强丘陵山区水利、交通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增加对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重点开发项目、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开发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也要加大对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在国家列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创新开发机制。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积极吸引各方面资金投入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各类主体承建丘陵山区农业开发项目。对于示范作用好、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能促进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真正带动农民致富的项目,在政策、资金、信贷、技术等方面要加以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自主开发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丘陵山区开发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